第(1/3)页 王家。 袅袅琴音响起。 王康盘腿坐在矮案间,斟了一杯清茶,闭眼听着琴声,品味着茶的回甘。 “还是家中舒适啊。”他微微感慨了一声,抖了抖袖子,拿起案几上的报纸看起来。 等到那中年琴师一曲弹完,起身在案几对面坐下来。 他是王康供奉的清客,每天早上为主家抚琴,再一起品茗聊上几句,颇有几分文雅之风。 “想必老爷在西安喝不到这么好的茶。” “哦?先生何以知晓?” “好茶须有好水,所谓‘齐多甘泉,冠于天下’,他处没有好水,岂有好茶?” 王康抚须而悦,笑道:“不错,老夫这次去关中,虽是开阔了眼界,唯有三桩不好,一是听不到先生的琴、二是品不到济南的水、三则,看不到每日的报纸,哈哈……” 他把手中的报纸递给琴师,自己又拿起另一份。 “如今我家三郎秣兵厉马,誓要收复燕京,等老夫回了京城,只怕这泉水是再难喝到了。” 王康又叹了一口气,摇了摇头,道:“老夫早料到这一天,故而在京城置了许多宅院良田,这不过是商场沉浮多年、随手为之而已。往后再富,少了这甘泉之水,也是遗憾呐,正是万钟于我何加焉?” 琴师于是感慨赞叹了几句,两人便谈起报纸上的实事…… 昨日城内最大的事,便是城南那边发生了凶案。六个凶悍建虏混入城中杀了一户人家,又有不知名的高手击杀了这六个建虏。 两人猜测着这江湖高手会是何人。 那琴师也是博闻强识,说起当今天下的绿林高手也是头头是道,什么“天都侠少”项元池、“渔阳铁剑”赵燕、“铁枪秀士”吴殳…… 王康听得正高兴,那琴师又话锋一转,问道:“老爷可觉得近日这报纸不如先前有趣了?” “咦,你这么说来……似乎确是如此,用句呆板,不似原来灵动。” “据坊间传闻,是因负责此事的官员近来有了调动。” 王康道:“先生有所不知,这报纸,原是老夫的二儿媳妇在办,随那逆子去往西安了。” “竟是如此?原是二少奶奶在办……可惜,若未调动,二少奶奶往后任一部部堂大员也是使得吧?” 王康听了,与有荣焉,抚着长须微微一笑。心说部堂大员也没什么了不起的,入了王家门还不是得嫁狗随狗。 聊着天,外间有下人过来通传道:“老爷,有客来访……” 王康接过拜帖,见是位姓侯的老尚书。 这等体面人物前来拜会,让他心中大悦。 这个时间点正好,他刚结束了听琴、品茗、清谈,见见客,再去处理事务……看来对方也是个有心的。 王康向外堂走去,走着走着忽然想到什么,不由自言自语骂了一句。 ——哼,现在才回味过来,必是老二收买了老夫的清客,替那宋兰儿说好话,逆子又算计老夫…… ~~ 如今北楚治下的疆域翻了一番,官吏自然有些不够用,这次的官吏考试便有了大量的名额。 这种考试对于那些白首穷经钻研八股的读书人感到很难,算术、农学、地理等杂学让他们透不过气来。 同时,也有大量八股水平不那么拔尖,却触旁通类、擅于实事的‘二流文士’感到手到擒来。 楚朝开国到如今,如陈惟中、方以智这样精通文章,又通实务的顶尖才子多如星辰;但有更多更多仕途上不顺的文人,把精力转到研究济世之术上,致力于科技的研究,勤奋著述。 这不仅是西方科学飞跃的时代,也是东方学术日渐革新的时代。 王笑自然不会去禁锢这种学术氛围,不会去学清朝的皇帝。 这个时代,已有了如香山社这样倡导民主的思想,如《明夷待访录》就比卢梭的《社会契约论》早了一百年。 第(1/3)页